那些在清大的日子(上):什麼是載物書院?

「我就讀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主修人類學,二專創新設計與創業,來自載物書院。」

每當我認識人、找工作、申請學校時,自我介紹的基本背景中,大概除了清華大學外,其他頭銜並非常見的類別,而我相當喜歡課業所學與載物的生活經驗,因此謀生了打文章介紹的念頭。「那些在清大的日子」系列主要以我個人主觀經歷作心得分享,希望在記憶清晰時整理這些對我意義非凡的日子。

在第一篇,我將介紹載物書院是什麼,第二篇敘述我在書院的經驗,接著介紹我所認識的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與雙專長制度,最後總結這些經歷帶給我的影響。

打文章的此刻,我是大三升大四的學生,準備迎接人生另一階段。在即將面對的新環境中,我發現若能將遇到的事情、思考的結論整理成有脈絡的文章,對於他人了解我的想法,能省下許多力氣,也能增加找到志同道合或互相欣賞夥伴的機會。然而,我也不希望這麼嚴肅的目的造成太多的壓力,因此是以輕鬆的心態面對自己的文章,體驗看看打 Medium 能為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住宿書院:以宿舍為基礎的自我探索場域

簡介

若在清大找尋以「載物書院」為名的場所,會在第二宿舍區找到一棟名為「仁齋」的宿舍;隔壁相連的「實齋」為「厚德書院」;上坡處另有一棟宿舍「鴻齋」為「天下書院」,三者合稱「住宿書院」,是清大以宿舍為基礎的實驗教育場所。

仁齋樓梯口

書院是一棟宿舍也不只是宿舍。

院生與導師們住在一起,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實踐理想。院內的公共空間、走廊、衛浴成為居民們交換想法、討論議題的地方。學生們舉辦活動、讀書會、報刊與共學小組;經營共食、綠化、音樂、調酒等組織;成立小型創業社團;擬定公民組織與規章,步步實踐學生時期的理想。院內的學生來自各個科系,鼓勵院生做跨領域的交流,互相交換不同的意見,激盪想法。同時,導師也提供諮詢與幕後支援的協助,在家族凝聚、書院活動與個人成長上,都與院生們維持和諧緊密的關係,是學生們的良師益友。常常可以看到一群學生擠在空間不大的導師室天南地北聊上幾個小時。

背景

住宿書院前身為「清華學院」,成立於2008年。當時校長陳文村於前一年(2007)組團參訪美國大學的住宿學院,了解其理念與經營作法,並於隔年於清華創立。

住宿書院的成立為解決當時觀察到的兩大問題:一為學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另一為對社會母題的連結。前者希望學生能在大學期間培養獨立思辨價值的習慣,並且找出屬於自身的人生方向;後者期許學生能夠感受自己的存在對於他人與社會的意義,進而形成自身的基本價值體系。

詳情請參閱住宿書院官方網站

理念

「先成為人,再成為公民,然後士農工商」

雖然此理念從2008開始,我大一時(2017~2018),這句話仍然常常被拿出來討論,可見這是書院歷久不衰的核心理念。在此引用官網的解釋:

「成為人」意為了解自己的興趣、釐清自己的基本價值,發展自己的思考與想法。「成為公民」意為了解自己的動機與基本價值,願意和他人溝通對話,透過團隊力量改變社會現況,產生對社會的影響力。「士農工商」意為從自己的興趣出發,以社會關懷為定位,時時與專業學習相互參照,擴展自己的生涯圖像。

身為會考第一屆(俗稱教改白老鼠),在大學以前,有許多機會與同學老師們討論教育制度與自我探索,也因小時候對於人生的追求有大致的想法,進入書院前對這些議題並不陌生。進入書院後,發現無論有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都能在自我追求上做最大的實踐,還有一群特色各異且活潑積極的同儕一同前行,是一件幸福的事。

想在屋頂有座草皮,因此在陽光下鋪了一片草地(生態屋頂服學, 2018)

因為身邊每個人對於自身和社會的關注,能夠形成強大的共學與成長氛圍,所以在課餘實踐想法變成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整體即形成一個溫暖的互助系統。另外,個性與特長的差異,會使得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解釋,彼此對於想法差異與議題價值能有更深刻的思考。

想在空中有片花圃,因此在屋頂養了一座花園(生態屋頂服學, 2018)

載物書院

制度與傳統

全書院的活動是彼此認識、熱絡感情的好時機,大部分的載物新生與活躍老人(學長姊)都會參與。主要包含 載營(載物迎新營隊)、始業式(不一定有)、載物小畢典。

載物迎新由大二主辦,大多時候還有大三、大四的學長姐擔任營長、幹部。跟系上營隊不同,載物迎新主打遊戲全套自行設計,通常包含 結合程式運算的策略遊戲、益智遊戲、解謎與實作等等。近期還出現人生RPG等新玩法。每一屆能有不同的創新。

始業式與小畢典也跟隨書院保有創新的特色,每一屆有許多差異,大致來說是進入書院和離開書院的典禮,內容會包含遊戲、食物和證書等。

1、家族

每個書院組成社群的最小單位不同,這裡以載物書院的分家制度為主。

載物書院共有 12 個家族,分別為編號 1~13 家,第 4 家從缺。聽說 2010 年創立載物書院時有 4 家,後續因後繼無人滅家了。

家族制度就像書院中的直屬家族,主要由大二的家長、家阿姨、姨丈負責經營,提供給大一新生的書院歸屬與互助組織。

家族的主要活動包含 相見歡、家體(家族體驗)、家聚(家族聚會)、家傳(家長交接儀式),看各家狀態,有時包含 慶生、夜唱、讀書、送舊等等,活動可無限延伸。

2、導師

載物的導師有三位,除了協助書院活動、家族運作、學生諮商,還要處理其他各類的創新創業專案。在導師室可以交到許多朋友,參與專案,是一個擁有愉快回憶與勞碌工作的地方(誤#),推薦在載物的院生可以把握機會跟導師們聊聊天接活動。通常能在傍晚 6 點到晚上 11 點從導師室找到老師。

另外家族活動中包含導聚,是筆者初步認識老師的地方。若不知道從何處開始與老師聊天,不如把握導聚的時光認識彼此!

3、小組

小組是書院的學生自治組織,也是書院生活中的靈魂團體。

每學期書院會撥一筆金費給學生組成小組去實踐想法。小組沒有拘泥於任何形式和主題,可以是共學組織、工作坊、知識平台或其他任何對自我與環境有正向影響的團體。

小組活動活躍的這幾年,漸漸有跨領域合作的趨勢,像是夜律宿(夜晚的旋律在宿舍,書院的音樂性社團)常與酒吧小組合作,在特定節日或有興致時,舉辦小晚會讓齋民們共享溫馨快樂時光。

夜晚的旋律在宿舍

以下列出筆者已知現存(2020)的載物小組:夜律宿、酒吧、甜點、平面設計、動態設計、小悶騷們的異想世界(讀劇)、解憂雜貨店、毛毛朋友詩社、綠色(綠化)、呷早頓(早餐)、循環經濟……。

曾經存在過以茲紀念:載物清時(月刊)、象棋、圖像敘事等等。

族繁不及備載,其他小組活動請參閱載物書院FB社團

4、服學

厚德與載物都有自己的服務學習,時數可以算在大學的服學必修中。

服務學習是一週兩小時的課程,由助教授課。助教來自院內與院外,針對特定領域或議題實作。目前有開設的服學項目有:水資源、生態屋頂、兩岸學生交流、開心農場、木工、國際移工、校園飲食、Arduino製作與偏鄉生活改善、法律扶助等九項。

5、產創

產業創新為書院開設的2學分課程,模式與服務學習有些類似(助教由學生擔任,課程內容也由學生設計),主題以產業領域作為劃分,目前有:綠能、遊戲、樂齡、金融、音樂、設計,還有生醫等。

除了以上選擇,不管是服學還是產創,都可以自主小組,像今年還增加了心理產業跟酒吧產業。

6、留宿計畫

書院保障大一大二新生住宿權,因此只要有意願,皆可以留在書院生活。若大三大四要繼續留在書院,就要確保自己在書院有所貢獻。

留宿計畫為續住書院的一種方式,通常以小組為主,由留宿委員會與留宿者共評,通過計畫者方得留宿。因為計畫需要審核,所以是在留宿的前一學期開始實踐,新生要注意小組的運作時間應為大二下(前)開始,為大三上的續住做準備,不是大三上才開始執行計畫(詳細請參閱簡章)。

小組跟留宿是有差的,一個人可以創很多個小組只拿其中一個留宿,也可以不創辦小組以其他方式留宿,像是擔任服學或產創助教也能保障留宿權益。

文化

三個書院主打不同的核心價值,塑造出不同的文化:厚德書院以社會實踐、共學共創為主軸,整體氛圍偏向社會關懷,討論與共同實踐的風氣;載物書院以跨領域、創新創業為導向,院內有許多雙專長、跨領域交流與創新創業的組織;天下書院以國際視野、文化溝通為主題,舉辦許多國際交流活動。

在載物書院待了三年,跨領域交流與創新創業的活動令人過癮。想法得到討論與實踐,身旁同儕臥虎藏龍,生活充實富足。以上是書院很棒的地方,但同時也代表著快步調與壓力大的生活,俗話說的大學生 3S(Study, Social, Sleep)也很難三者兼顧。

總結

在載物的總體經驗不只是快樂與成長,對我來說是相當珍貴的回憶。能夠交到許多有趣朋友,了解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更加認識自己與他人,無疑讓大四決定與朋友們搬出來的我,更加堅定地往自己的目標前進。

變化

書院是活的,由裡頭每一個人所構成,因此每屆的風氣、制度、個性都會有所差異,我的經驗對不同的人、時間點可能就不適用了。舉例來說,我入學時(2017/09)載物的活動與風氣沒有現在那麼豐富。到我大二時,載物的小組、產創、服學與留宿計劃都有許多革新,制度開始穩固,傳統漸漸建立,許多活動成效因此更加完善。到我大三時,不只營隊與活動狀態提升,小組也愈趨豐富與飽和,經驗開始能被較完善的傳承,許多過去明顯的問題被一項項解決(但仍然有發揮空間值得未來的參與者去處理~)。我認為這當中包含老師、學生、學校到行政人員的用心經營與反思,使得書院能有現在的發展與樣貌。

若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多拍幾下左邊的掌聲(至多50下!),我會感到很開心~謝謝您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