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成長的過程

優秀與平凡,順遂與痛苦,身邊的人與遠方的人,在互相影響的現實中,對彼此造成情緒與思考上的刺激。若能了解如何成長,就不會在照鏡子時,不認識裡面的人了吧?

路上風景很多,有時搭車有時爬山。還有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人。

從頓悟某道理的當下,到記得,需經過紀錄或複習的轉化,否則只會留下一種模糊的感受,無法明說。從記得,到可以清楚表達,需要經過思緒的整理,透過語言或其他形式傳達。從表達,到讓他人清楚認知所傳遞的想法,需要讓別人願意去理解自己的想法,產生興趣,看到價值。最後,從他人清楚認知此想法,到他人將此想法與我的名字串連,並認同此看法(讓自己這塊招牌,與自己會的、知道的、他人認可的,產生一致性),需要長期持續的誠懇經營,將小想法串聯其他關係事項,發揚光大,做出成績。如此,他人才會肯認「我知道什麼樣的道理,且此道理是有意義的」。

以上,就是一連串要讓大多數人認為我知道什麼道理的過程。 同時,也是一連串對抗環境的某些誤解,並持續進行說服的過程。

頓悟➔記得➔表達➔他人清楚認知自己的想法➔他人認同此想法,並與自己的名字掛鉤

當我們還不清楚某個道理或技能,而在羨慕已獲得該知識或技能的人時(往往,這個人比我們年長),會產生一種「阻礙感」,一種「我不是那種人」的錯覺。事實上,是「現在不是那種人」,而不是「未來不是那種人」。透過深刻的認識、努力,與時間的累積,未來都是可以被掌控與創造的(除非有力道強勁的黑天鵝,例如戰爭、經濟、家庭、健康、階級門檻,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

「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與「他人對自己的認識」,有時候是類似的,有時候是差很多的,兩者也會互相影響。因此,有時感受到環境對個人產生壓迫,是源於「他人對我產生的誤會」,或是「他人發現我對自己的盲點」,兩者都是來自環境與「對自己評價」的不協調。

要突破這樣的「不舒服感覺」,需堅定踏實的往目標前進,不被他人的誤會耽誤、不被自己的盲點侷限,一步一步邁向自己的目標。

*進一步思考「不舒服的感覺」:一部分來自「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重複失敗,使人失去信心。被困在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這樣被困住的人,且沒有意識到自己目前的狀況,無從改善的人,無法突破目前的困境。

舉例而言,我在學習保養化妝、選擇並實踐社會科學作為發展方向、學習設計並以此作為專業,這三件事情上,都有遇到類似的阻礙感。若沒有持續不斷確認真正的原因、堅定向前,就無法突破當時所深陷的困境。若環境對個人抱有更開放的態度,無疑會減少轉變過程中產生的阻力。

以上處理兩件事情,一件是「微觀上:他人認識到我身份的轉化(通常這件事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不習慣且難以理解的)」,另一件事是「巨觀上:他人認同我所看見的意義,而這可能是較新的型態、觀點」。

寫出以上內容,原先只是想釐清模糊不清的感受。這個過程也許叫成長、突破、做自己等。能清楚描述後,就覺得好過一點,這些不舒服都是必經之路~ 一直相信三個傻瓜裡的經典台詞:

Chase Excellence,Success will follow.

--

--